↑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对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直到1918年,不管是部队指挥官还是参谋本部都没能制定出一种如何使用现代科技的方案或发展出一种新的战术观念来攻破那些防御地点。

——摘编自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在以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材料四   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摘编自郭继海,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军事集团?为什么?

(2)概括材料三中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主要观点。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