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故史家称之为 “孝宣之治”。

材料一 公元前 66 年,宣帝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 (悯)之。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针对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 (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 67 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

材料二 汉宣帝坦言郡太守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 “吏民之本”,如果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 “久任”制,百姓知其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 “服从其教化”。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公元前 67 年,汉宣帝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公元前 66 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他还先后多次下诏,大赦天下。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概括 “孝宣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汉朝实施的 “盐铁官营”政策。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