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清末学制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高等小学堂则“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课程。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科共8科);通儒院属研究院性质,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宗旨,

——摘编自孙培清《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大众教贫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宁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并分析清末学制改革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高三历史连线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