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明年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避奉.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疏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宫圣母在上,欲备极孝养奉其欢心耳,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万姓嗷嗷,张口待哺,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至翰林官以论思为职,鄙俚之言岂宜进于君上,伏读宜宗皇帝御制((翰林箴))有曰‘启沃之言,唯义与仁,尧、舜之道,邹、鲁以陈.’张灯岂尧、舜之道,诗词岂仁义之言?若谓烟火细故不足为圣德累,则舜何必不造漆器,禹何必不嗜旨酒,汉文何必不作露台?

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振饥恤困,则灾祲可销,太平可致。”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恶懋等妄言,并杖之阁下,左迁其官,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时称“翰林四谏”。

年止四十一,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曼固留之,不可.既归,屏迹不入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家居二十余年,中外交荐,部檄屡起之,以亲老坚不赴。

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时南监缺司业且二十年,诏特以罗饮顺为之,而虚位以待懋,十六年,服阕,懋复固辞,不允,始莅任.六馆士人人自以为得师.监生尤樾母病,例不得归省,昼夜泣.懋遣之归,日:“吾宁以连制获罪。”武宗立,陈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复引疾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世宗嗣位,即家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其冬,遣行人存问,而懋已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明史·章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

A.孝宗髓/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B.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C.孝宗登用群贤/众议西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D.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

又称春试或春闹。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

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

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

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懋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敢于犯颜直谏口他明知劝说停止元夕张灯一事会激怒皇上,甚至会丢

了官职,仍然坚守职责,与同事上书直陈其事。

B.章懋以为国君应谨小慎微,不可纵欲长渐。懋等指出烟火诗词非尧舜之道,并列举尧舜、汉文帝

等古代的贤君圣主从细节处自警的事例说服皇上。

C.章懋回到故乡后屏迹不出,惟奉亲是务。虽然朝野内外的人士一再推荐他,朝廷也多次下发公文

起用他,他都以双亲年老为由,予以坚决推辞。

D.章懋担任祭酒时,受到六馆人士推崇。馆士认为得到了老师。他曾冒着违背国子监制度而获罪的

危险,破例为一个看望生病的母亲的学生批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

(2)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