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战国至秦时称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权范围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鼎镬,鼎和镬,本是古代两种烹饪器具,也是古代的酷刑,即用鼎镬烹人。文中指的是一种刑罚。

C.万机,典出《尚书·虞书·皋陶谟》“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多用来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成语“日理万机”即有此义。

D.侯,爵位名,为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自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袭爵,就是承袭原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原籍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于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就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D.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