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欧阳修《秋声赋》

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蕺山亭。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傒岕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张岱《闰中秋》

1.下面对加点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子夜读书   正        B.悚然而听之   惊惧的样子

C.烟霏云敛   云雾消散       D.仿虎丘故事   旧例

2.对下列句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于时为阴        ② 会各友于蕺山亭

③ 初淅沥以萧飒     ④ 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 /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B.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 /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C.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 /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D.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分)

                                                          

(2)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2分)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