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孙中山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力、矿油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悉当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1919年2月,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这个大纲要求: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开辟“商港”,从这些商港出发,铁路网像扇形似地展开,远至西藏、新疆……建设新的冶铁炼钢工厂和水泥工厂……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三:为了实现他(指孙中山—一编者注)的实业计划,孙博士建议:提供资本的各列强政府同意设立一个国际团体,使用他们在战争时期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责成他们有系统地进行设计,制定标准。不过,他提醒,必须设法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保证他们的合作和支持。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4分)其经济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材料三中,“必须设法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保证他们的合作和支持”的含义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孙中山“经济计划”的不足之处。(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