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6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极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