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由豌豆白粉菌引起的豌豆白粉病是豌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豌豆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环境友好型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遗传分析已确定豌豆白粉病抗性由隐性基因控制。请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一个未知大小的DNA片段插入感病基因序列中,产生严重变异的转录子,从而使一种野生型豌豆获得对白粉病的抗性,此种变异称为____。研究人员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豌豆种子,经选育也得到一种抗白粉病的豌豆品种,此育种方法称为____。

(2)以抗白粉病豌豆为母本、感病豌豆为父本进行杂交,F1植株为感病,F1自交得F2的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之比为1∶3。用孟德尔的遗传研究,对F2出现此性状分离比的解释是在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B存在时,抗病豌豆失去抗病性。若豌豆白粉病感病与抗病性分别由基因E、e控制,现用eeBB和EEbb杂交,F1自交得F2,则F2中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种,其中纯合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若F2中感病植株全部自交,将所结种子种植后,表现抗病性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

(4)研究人员用低温—高温激变的方法处理豌豆的____,获得了抗病食荚豌豆同源多倍体,用同种方法处理现蕾期豌豆,获得2n花粉,再用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可获得三倍体抗病食荚豌豆。

高三生物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