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

记母教铨时,组紃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我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

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必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妇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注:①夏楚:戒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俭色:不丰盛的情况

B、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       夜分:半夜

C、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女子:你的儿子

D、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   母女:母亲和媳妇

2.比较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意阿丈有此女   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③鸡鸣卧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

A、①与②的“乃”相同,③与④的“焉”不同。

B、①与②的“乃”相同,③与④的“焉”也相同。

C、①与②的“乃”不同,③与④的“焉”相同。

D、①与②的“乃”不同,③与④的“焉”也不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吾母“贤良美德的一组是(    )

①吾母脱簪珥,治酒浆  ②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③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   ④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⑤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⑥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选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具有现实意义。

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词,因而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极为具体化。

D、文中的细节描写有点睛之妙,比如“先外祖长身白髯”一段中,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5分)

译文:________

(2)或怒,不听,则必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5分)

译文:________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