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革与它的国民素养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

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或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4分)

(3)根据材料三的分析视角和思路,概括梁启超的“新民”理念与陈独秀的“新青年”理念之

间的关系。(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