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蔡国珍,字汝聘,奉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就改吏部进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以侍养归。遭母丧。服除,遂不出。家居垂二十年。

张居正既卒,朝议大起废籍。万历十一年,仍以故官莅福建。迁湖广右参政,分守辰沅。洞蛮乱,将吏议剿,国珍檄谕之,遂定。

二十四年闰八月,孙丕扬去国,帝久不除代。部事尽弛,其年十二月竟废大选。阁臣及言官数为言,明年二月,始命国珍为吏部尚书。三殿灾,率诸臣请修省。旋有诏起废。国珍列三等,人品正大、心术光明者,文选郎王教等二十四人;才有足录、过无可弃者,给事中乔允等三十三人;因人诖误、衅非己作者,给事中耿随龙等三十六人,并请录用。竟报寝。明年三月,倡廷臣诣文华门请举皇长子册立、冠婚,言必得请方退。帝遣中官谕曰:“此大典,稍需时耳,何相挟若是!”乃顿首出。给事中戴士衡劾文选郎白所知赃私,国珍为辨,且求罢。帝不听,除所知名。御史况上进因谕国珍八罪。帝察其诬,不问。国珍遂称疾,累疏乞休。先是,丕扬坐忤张位去官,位欲援同己者为助,以国珍乡人,汲引甚力。及秉铨,一守成宪,不为位用。位恶之,国珍乃怀去志。至是,帝忽怒吏部,贬黜诸郎二十二人。国珍求去益力,许乘传归。

初,杨巍为吏部,与内阁相比,得居位八年。自宋纁、陆光祖力与阁抗,权虽归部,身不见容,故自纁至国珍卒未浃岁去,惟丕扬阅二年。时咸议阁臣怯,而惜纁等用未竟也。国珍素以学行称,风力不及陈有年,而清操似之,均为时望所属。家居十三年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1.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就改吏部/进郎中。

B.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就/改吏部/进郎中。

C.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就改/吏部进郎中。

D.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就改吏部/进郎中。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养,侍候奉养长辈。“以侍养归”指古代官员在家中长辈年迈后辞官回家侍候奉养。

B.除服,守丧期满而脱除丧服。  

C.顿首,以头叩地而拜,也用于书信、奏表的首尾,表示恭敬。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始设于唐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国珍体恤民众,不滥用武力。他任湖广右参政时,被分配守卫辰沅,当时洞蛮作乱,将吏主张清剿,蔡国珍发文书开导他们,平定了动乱。

B.蔡国珍为官认真,做事严谨。他担任吏部尚书时,皇帝下诏重新任用废置的官员,蔡国珍就拟定了起用人员名单,并把这些人分为三等。

C.蔡国珍不肯听命权臣,遭到憎恨。他掌管选任官员的权利后,遵守原来的规定,不肯被张位利用,遭到张的憎恨。

D.蔡国珍抗衡内阁,两年后离任。因为吏部尚书与内阁对抗,虽然权力回归到吏部,但历任吏部尚书在位的时间都比较短,蔡国珍也只担任了两年。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丕扬坐忤张位去官,位欲援同己者为助,以国珍乡人,汲引甚力。

(2)国珍素以学行称,风力不及陈有年,而清操似之,均为时望所属。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