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珙桐(2n=40)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为进一步保护珙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12年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小组来到贵州梵净山珙桐保护基地采集了珙桐材料进行相关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染色体数目与珙桐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①取珙桐幼苗的叶肉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让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四倍体的融合细胞。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再分化获得四倍体的珙桐幼苗。

②将萌发的珙桐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四倍体的珙桐幼苗。

(2)为增强珙桐抗虫特性,科学家需要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珙桐中,使珙桐的抗虫性增强。

①用________________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目的基因;

②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农杆菌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携带目的基因转移并整合到珙桐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③将受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虫幼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有分子水平的检测和个体水平的检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否稳定存在。

(3)目的基因一般只导入受体细胞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上,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株看成杂合子(Aa)。研究发现,珙桐植株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会抑制抗虫基因A的表达,使得珙桐不具有抗虫性状。若用没有抗虫性状的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