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在中国灿烂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支流,几千年来不断为中华文

明注入活力.并沉淀出深厚的内涵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到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民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巨,共曳木之人也,巨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同)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材料一中的“臣”是谁?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这一状况,此人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采纳后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了“新见”?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