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二  《中华文明史》(冯天瑜等著) 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三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2) 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学文化”形成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4)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人类文明转型的因素。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