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80年代,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复兴作了哪些努力?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