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文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

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此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捉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蕃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天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健作用。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粮食作物、牲畜交流的路线和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