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①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善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②。由是尽烧曩时③嘶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④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⑤呼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注释】①厉:砥砺,磨练。②而已者:文言语助词,无意义。③曩时:从前。  ④兀然:一动

不动,形容专心的样子。⑤浑浑:深厚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古人自期/陈太丘与友期行

B. 时复内顾/元方入门不顾

C. 及其久也/及鲁肃过寻阳

D. 试出而书之/军书十二卷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标出三处停顿

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

3.伴随长久的精读博览过程,苏洵在写作方面先后有了怎样的良好变化?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