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 “机器……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由此,甘地得出结论,“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他旋转”。

材料二 据贾·尼赫鲁回忆:“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组织就立刻把国民大会党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并成为一个群众性组织……现在农民大量涌进来了,……产业工人也进来了……。”

材料三 甘地写到:“印度教徒、回教徒、帕西教徒、基督教徒,是印度变成他们的国家的,都是同胞,并且他们如果真是为了自己的福利,必须联合一气,共谋生存。”他号召,“一切隶属宗教的信徒,不问是谁,只要同处在一个国家里面,即须痛苦相关,患难相助”。

材料四  1919~1922年间一度出现了如下良好的情况:“普遍的骚扰之中有一个值是注意的特点,就是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的空前亲睦。他们领袖之间的团结早已是民族主义纲领中一项固定的计划……稀有的亲睦景象发生了:印度教徒公然接受回教徒递给他的水,回教徒方面亦然。‘印回合作’是当时游行时用叫喊和旗帜表现出来的口号,印度教领袖竞被准许在清真寺的讲坛上宣传。”       ——均摘自王春良著《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根据材料,归纳甘地的斗争主张,指出其主要影响,并对甘地做出简单的评价。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