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唐】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①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②先人墓侧。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有删节)

【注】①观察使:官名。②万年:柳宗元的故乡万年县。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常其座人 屈:使„屈服,折服   

B.则为奴婢    没:没收

C.一岁      比:不到       

D.故死于穷裔 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其土俗,为教禁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B.子厚设方计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材不世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惟子厚之室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博学多才,坚毅刻苦。在少年时期柳宗元便崭露头角,受到众人的一致夸赞;在出仕被贬后,他也并未消沉,而是一边纵情于山水,一边更加刻苦为学,写诗作文。

B.柳宗元极具政治才干。柳州当地习惯于用儿女作抵押向人借债,柳宗元在柳州做刺史时想方设法地改变了这一陋俗;而且,他的方法还得到了观察使的推广。

C.柳宗元重情重义。他因为不忍心看到有老母在堂的刘禹锡被派遣到偏僻的播州为官,便打算上疏表示甘愿同他替换,让刘禹锡去柳州,而自己去播州。

D.韩愈对柳宗元一生的遭际有着中肯评价。他认为柳宗元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没有人扶持,所以潦倒一生不被重用;但他也看到这种遭际对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的积极意义。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