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旅店之夜

西格弗里德·伦茨

夜班门房带点歉意地耸了耸肩:“这么晚 , 您在任何地方都租不到单人房的。”

“好吧”施瓦姆说 ,“我租下这个床位。只是那个我要与他在一个房间里过一夜的人,已经在房间里了吗?”

“是的,他已经睡了。”施瓦姆关上门,用手摸索电灯开关。突然, 一个低沉有力的声音开始说话:“住手,请您别开灯。如果您保持房间黑暗,那是帮我大忙了。”

“您在等我?”施瓦姆惊恐地问,然而他没有得到答复。

陌生人又说:“您不要被我那副拐杖绊了,小心点,别摔倒在我的箱子上,箱子大约在房间中央。您沿着墙走三步,然后转身向左,再走三步,就能摸到床 了。”

施瓦姆听从指挥 , 到了他的床铺前,脱了衣,钻进被窝。

“顺便说一下,我姓施瓦姆。”

“您到这里来参加会议?”“不,您呢?”

“不是。”

“因公出差?”

“不,不能这么说。”

“或许我乘车进城有非常特别的原因,每个人都有特别原因的。”施瓦姆说。

一列火车正在附近的车站里调轨,地面震动着,睡着人的床颤抖起来。

“您想在城里自杀?”

“不,”施瓦姆说,“难道我看上去像自杀的样子吗?”

“我不知道您外表如何。”陌生人说,“天黑了。”

施瓦姆解释道:“我有一个儿子。先生,一个小淘气,是为了他我才乘车来这里的。”

“他住在医院里?”

“他身体健康,但他极其多愁,要是一个阴影落在他的身上,他就会做出反应。”

“那么他住医院了?”

“不!”施瓦姆叫道,“我已经说过,他各方面都健康。但是这个小家伙一副脆弱心肠,所以他受到了威胁。”

“为什么他不自杀?”

“真是的 ! 您为什么提这种?我的孩子是由于以下原因受害的:他总是一个人上学。每天早上他一定在一个道口栏杆那儿等候,直到火车开过来。接着他站在那里,挥手 , 使劲地挥手,然后绝望……”

“然后他上学。他回到家 , 就变得心烦意乱,不能做家庭作业,不想玩,不讲话。如今这种状况已有几个月了,整天这样。”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这样做呢 ?”

“您瞧,”施瓦姆说,“奇怪的是,孩子挥手,旅客中从来没有人向他挥挥手。他把这件事深深地记在心里,以致我和我的妻子极为担心。当然我们不能强迫旅客们这样做,不过…… ”

“您想通过乘早车向小家伙挥手来消除您孩子的伤感?”

“对。” 施瓦姆说。

“小孩子与我们毫不相干,”陌生人说,“我甚至恨他们,由于他们的缘故,我失去了我妻子,她死于第一次分娩。”

“这使我感到难过。”

“您到库尔茨马赫去是不是?”

“是的。”

“坦率一点说,您不为欺骗您的儿子感到害臊?”

施瓦姆不由怒从心起,回答道:“您敢冒昧地说这种话!您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他躺着思考了一阵,后来睡着了。

当他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断定只有他一个人在房间里了。他望了望钟,吓了一跳:离上午开的那班火车只剩5分钟了,在他赶到火车站时,检票口已经关上。

当天下午——他不能在城里逗留一夜——他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

孩子给他开了门,兴高采烈地朝他扑了过去。用拳头敲打他的大腿,喊道:“一个人挥了手!一个人长时间的挥了手!”

“用一根拐棍?”施瓦姆问。

“对,用一根棍子。他把手帕绑在棍子上,从窗户里伸出来,长时间地举着它,直到我看不见它。”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22期)

1. 文中划线句子单独成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2分)

2. 综合全文,分析“陌生人”这一人物形象,并举例简述。(4分)

3.小说行文中多处设有伏笔,看似无关的情节却有内在联系,请你找出两处,概括并简要分析作用。(4分)

4.有人认为小说题目可以改成“父爱”,你认为哪个题目比较好,做出判断并请说明理由。(5分)

5.小说的主题往往具有多元性,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作简要赏析。(6分)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