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④慰:宽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有龙则灵

(2)惟吾德馨

(3)惟劳苦贫病之人

(4)对芳兰

2.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忽得十日五日之暇”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B.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D. 无丝竹之乱耳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4.上述两篇短文中,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似点?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