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公输(节选)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乙】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1)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2)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5)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6)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晋侯,晋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1)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2)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3)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4)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5)版:指防御工事。(6)厌:通“餍”,满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舍其文轩 (__________________)  

(2)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必为有窃疾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荆之地方五千里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C.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未尝稍降辞色

D. 亦去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下列对于两文理解与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墨子见楚王,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一步步使楚王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最后使楚王完全屈服,由衷地赞叹墨子“善哉”。

B. 【甲】文善用类比,夸张而形象;多用比喻、排比、反复,使语言更有气势,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

C. 【甲】文中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不畏危险,只身去劝说楚王,维护正义。【乙】文中的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

D. 【乙】文第四段行文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