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清朝历史的分析,可以得出一条明确的教训,就是生存的关健,在于对时代的挑战所作的建设性和创造性能力。满人在17世纪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做出了这种调整;而在进入19世纪以后,因缺乏相应的调整能力而失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清王期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救亡图存。为此,两大政治运劝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一个是由康有为领导的维新运动并延续到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另一个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起初,进步改革派居于主导地位,但当清期的“新政”努力被证明是敷衍了事和排斥汉族官员时,它的丧钟便已敲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自19世纪开始,德意志便走上了~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德意志不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实现民族国家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建立)是一个威权国家,在政治上推行独具特色的、缺乏议会民主制特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主导经济发展,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消除无产阶级试图发动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仲威权国家使德国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为此必须强调个人对国家的服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民族强大、人民生活、政治参与等问题必烦在传统国家与封建贵族领导下“自上而下”地解决。德意志道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德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体制的完美结合。

——摘编自钱金飞《世界历史》(2016·9)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面临的“挑战”,并简要说明清政府应对时代挑战的“建设性和创造性”能力及最终结果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德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的特点。概括近代中、德两国不同历史命运的重要启示。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