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花篱》,完成下列小题。

花  篱

朱以撒

①宽阔碧绿的草坪中,坐落着一些二层小楼。草坪与草坪之间,是低矮的花篱,把这个家居和另一个家居区别开来。花篱是由许多细密的花树构成,绿色叶片中绽放着细碎的白色小花,映衬着宁静与安逸。过往行人的目光,可以毫无阻隔地穿过花篱,看到小楼的别致,还有晴明下悠悠晃动着的秋千。

②缘于文雅,花篱的美感极大地凸现,它超越了实用。我们欣赏它的美好,也许它的本意,作为墙的使用初衷已经消失,现在纯是一种象征了。

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里有这么几句话,当时作为谋略,让明太祖称善。远在明太祖之前,高筑墙成了抵御外力的一种手段,许多攻略被高墙阻断,打乱了勇猛精进的计划。墙内的人,安闲地品茶吃酒听戏,看着墙外气急败坏的模样。年月一长,墙越筑越高,越筑越坚实,心机藏匿于墙内。像苏三监狱的墙,为防囚犯破墙而出,于两面砖墙的夹层填充了大量的干沙,即便扒下一块砖来,干沙汹汹而出,顷刻把墙洞堵死。美好的东西隔在墙内,或者排除于墙外,生活变得如此现实,我们由于墙的庇护,安然入睡。

从矮墙到高墙,许多生活的情趣消失了。

④只有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墙、门、锁还属于象征意味。墙体长年风侵雨蚀,已经矮到双手一撑可以跳入;门是两扇不太相称的杉木条钉在一起,白日通常大开,夜里拢到一块意味着关门;而锁,老化得不行,像是虎符那般两片拼在一起,任何一个小孩找条铁丝,就可以打开。贫富大致相等,牲畜不过多一头少一头,居家无太多秘密可言。日子像秋收后的田野敞开着,没有提防。外人在村里走,被目光指证着陌生的身份,眼神里没有疑意,一种让人陌生的新鲜在眼前荡漾着。容纳密集的人群的都市肯定有些东西萎缩了、消失了。人来到一个反省的方位,满腹心事,看到了有些隔膜变得厚重起来——住宅里每一扇铁门都沉重无比。花上千元购置一扇铁门,让人疑窦重重。即便住入顶层,防护的铁栅栏也不可简省。我们郁积在内心的恐慌,有时就是借助这种坚硬的钢铁,稍稍化解。每一户的成员进门后,无一不是急促地扣门,“砰”的瞬间与外边切断联系。没有木质门缓缓移动的亲切,生活的从容气息,从合拢门扇的动作里缓缓释放出来。

⑤ 许多有象征意味的东西,一旦落入实用,日子就滞重了。

⑥在书店里翻书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快事。不带钱,没有购买意向,纯属白看。一个上午可以翻动十余本书,获其要旨。我也翻动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譬如法律、法规方向的条文。耐心阅读中,这些条款任何一道都是冷冰冰硬邦邦的,难以在修辞上找到感情色彩,它的理性从头到尾,里边的对象都是抽象的,像是你,像是我,又不是你,不是我。它们像一道道无形的警戒线,无声息地横在那儿,让人敬畏。没有这些数不清的条款,生活的剧情就混乱了。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却每一天都在发生作用,在被人频繁地引用中,保护自己,驳斥对方。对于一个愿意正常生活的人来说,不去触及它最好。许多有教养的家庭,他们的教育都存有这方面的愿望,从孩童时起,就规范一种走向;应该这样,或者不允许那样。的确,有人就一辈子安然度过了。这些冷峻的法律文本,此时纯粹是一本书,或者一本精美的小册子吧。

⑦就像夏日满耳的蝉声里,会让我浮现出宋人王沂孙一样,我一直把他和寒蝉连在一起,感受他寒蝉凄切般的遗民之恸和无法把握的生命;在湖汊交织的水乡里,傍晚时分,我看到清瘦的苍鹭,如同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老人,一只脚藏于腹下,另一只脚直立,缩着脖颈,我会记起朱耷,想到他晚年的愁苦。这和看到菩提树就想到释迦牟尼,听到流水声就想起感叹流逝的孔夫子一样——有很多对应物让人迷醉,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根深蒂固。凑巧的是我在一个夏天读完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赤足在草丛里走,踢踏着没过脚掌的草茎,许多潜伏者跃然而起,投身到远处。蟋蟀、蚱蜢、黄蜂……这些自由自在的生灵,都曾是法布尔的朋友,集在他优美的文笔里。他本人就是“荒石园”中的一只昆虫,怀着昆虫一样的习性,注视人们漠然的那个角落。

⑧人不在了,可是蝉声、鹭影、虫鸣依然不绝,它们成了某些人的化身,永久不灭。

⑨如果不求实用,我想说,许多实物包蕴着灵性,完全可以从形而上的角度诉说——譬如殷商甲骨,如果不碾为疗伤粉末,捧于掌中,它的字迹娟秀足以让人迷恋;譬如汉代刑徒砖,不是让村夫用来垒猪圈,我们抚摸这些刻痕时,心弦都会随之颤抖。

⑩不知有多少花篱这样的美好化为森然的高墙。它衡量着人们精神抵达的深处——那样诗意的生活状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1.本文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象征意味的东西落入实用,日子变得滞重,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消逝的遗憾失落以及对诗意的生活状态的憧憬。

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诗意的生活状态”,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为作者心目中诗意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请根据第④段,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并说说这个问题对你阅读本文有怎样的帮助。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