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5题。

游观音崖记

【明】都穆

①丁卯春,来官南都,地称佳丽,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闻观音崖屹立长江之上,为天下绝景,独以道远不及登。九月甲子,工部司务钱君,邀余及兵马梅君,为兹崖之游。午至崖下,其阳有阁,架空百尺。凭栏而眺,江之形势悉萃目前。舟楫往来,日过其下,俯可与语,诚亦奇矣。然予不能无感。

②夫江无心于舟楫也,而舟楫随之,幢幢往来,大率皆名利之人,而隐者不与焉。人而曰隐,亦以身处江湖,爱其清旷而可乐也。今既专于往来之人,则江湖为名利之途,而尘坌交集,又何清旷之有哉!予是以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也。今以江言之,其涛浪之掀怒,龙鱼之出没,人鲜不惧。逐于名利者,独易视之,以身试其不测,则江湖之险虽能溺人之身,而利名之溺人,又有甚于江湖者也。予与二君,身虽羁于簪笏,而兴则在乎山水。夫山水之乐,未有易也,疾病患难,有游而不可得:出而游矣,风雨晦明,虽游而不能乐。必暇而游,游而乐。又有如兹崖者,予辈得以觞咏其间.视人之冒险疾进,而以之为戒。则兹游之所得,可谓多矣。是用记之。

【注释】①簪笏:当官。

1.下列选项中与“江之形势悉萃目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凡山之近而可游者    B.是以知隐者之难得

C.又何清旷之有哉      D.予辈得以觞咏其间

2.第①段中“_________”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感慨(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作者说“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的依据是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南都景致美好,作者来此,常游“近而可游”之山。

B.观音崖南有阁道,凌空而架,高达百尺,堪称奇景。

C.隐者爱江湖清旷而不惧浪涛翻滚、鱼龙出没的险境。

D.作者虽身处官场,而以冒险疾进为戒,兴在山水间。

5.同为游记,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