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司马迁)曰:商君,他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他受任用并不是说自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凭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这是有原因的呀!(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以不改)。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降级、罢官)。”

——《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两次改革?

(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提到的改革的几项内容。

(3)材料一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改革者遭遇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两次改革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