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1分)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2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