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16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