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5、16世纪,为了支持远程贸易,一种新的金融经济出现了。银行与交易机构的完善化,使越来越复杂的交换方式成为可能,而这些交换方式又都承认劳动分工与生产专业化。然而,这些发展都以脆弱的农业经济为基础。收成情况决定了每年度的食物价格波动,后者又严重影响到制造业中的劳动成本。每当连续的歉收提高了手工业与制造业的工资,非农业的生产通常就会下降,结果是歉收引发工业与农业的循环衰落。欧内斯特·拉布鲁斯对这种循环做了详尽的分析。这项著名的研究指出19世纪以前的经济,具有由长时间的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构成的周期性。

——摘编自《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败洲的比较》

材料二在16与18世纪之间,中国的不同地区都经历了经济扩展的周期。16世纪的经济扩展,以在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为最。新的商人组织创造了扩大交换的方法,不仅把中国的主要城市彼此联结,而且把主要城市同市镇网络以及各市镇周遭农村也都联结为一体。明代末年的暴乱和满人入侵引起了经济的衰落。而后,到了18世纪,抛荒的土地还耕了,新一波的商业扩展席卷了中国更多的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成长帮助了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成长。华北与东北的若干地区生产也增长了。乾隆、嘉庆以后,由于埠际贸易扩展,汇克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道光(1820-1850年)初年山西平遥县日升昌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票庄是最早的一家。

——摘编自(美国)王国斌《转变的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反映出欧洲15-19世纪以前的主要经济发展规律,并分析以上规律发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9世纪初明清经济与同期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不同。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