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

从世祖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       济:渡过

B. 楚之待谦甚厚              厚:宽厚

C. 果自赍汤药往省之           赍:携带

D. 谦遂委身以事之            事:侍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因欲杀之               因求假暂归

C. 乃出匕首于席下           乃投水而死

D. 以功赐隶户一百           以五百岁为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

B. 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

C. 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D. 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帝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4.用(/)给文言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3处)

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