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四世纪时,意大利学者对于希腊文学的求知心,便是十分热烈的……古学复兴的第一个效果,是创立一个研究真理的批判精神,为欧洲的人民驱除数百年来胸中的茅塞。中古教会所利欲者,乃是人民的愚暗,俾自己可以享受思想专制的特权。……人文学者的态度,则恰与他们相反。他们感受了古拉丁和希腊学者的精神,便以寻求真理为人生智识的归宿,而评判、比较与考据,又是他们从古希腊人学到寻求真理的三个重要工具……因为这些人文学者,是只求懂得古人的真义,只求从理智方面去认识人生,余事均所不顾的。

—— 陈衡哲《欧洲文艺复兴小史》

材料二  在明末清初风云激荡的实学思潮中,伴随学术界理论思维取向的变化,学者的学术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术界普遍摒弃宋明理学,努力回归传统儒学的“古文复兴”潮流中,顾炎武摒弃“明心见性之空言”,而提倡“修己治人之实学”;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的原君思想;王夫之不仅敏锐地看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提出了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观点,而且还科学地分析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非任何外力的推动。……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而后又在政治经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展成重视考经证史的专门汉学,最终成为一代学术的主流。

——黄爱平《论明末清初学术向传统经学的回归》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学者复兴古学的真实目的和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明末清初“古文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9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