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陈独秀大事年表。

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在安徽省庆市城北的一间别墅里。

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学习。

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

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街头亲自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入狱。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27年八·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主要原因是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包括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在反革命屠杀中丧生。

1929年,中共中央决议将陈独秀等人开除出党,陈独秀在1927年后反思,形势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反对斯大林主义的左倾暴动路线,同时也反对盲目向农村发展力量。

1932年在上海淞沪抗会战中,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而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在武汉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试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作为二十多年来一直为元首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战士于四川江津病逝。

材料二:陈独秀父亲早逝,少年时代有祖父“白胡爹爹”承担启蒙教育。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说:我从六岁到八九岁,都是这位祖父教我读书。……我背书背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只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迎来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材料三:1903年3月31日晚,留学日本的陈独秀,邹容等惩治了生活腐败、思想顽固、拼命压制进步学生的姚煜,章士钊记载:姚煜一风尘下吏,偶辖一省海外学务(时充湖北留学生监督),无端撄留学生之逆鳞,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稍稍发抒割发代首之恨。驯致酿成交涉大故,三人被遣返国,邹容则乘机刊布《革命军》,激起搏满浪潮,不足十年,而清帝退位。区区一辫发去留,而关系种族存亡之大如此。

材料四:1903年陈之好友汪孟邹在芜湖开设科学图书社。次年陈“便背了一个包袱,拿着一把雨伞来了”,与汪每天共食“两顿粥”,办起了《安徽俗话报》。1922年陈在为该社20周年纪念册题词云:“我那时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为革新感情所驱使,寄居在科学图书社楼上,做《安徽俗话报》,日夜革新大业,何物臭虫,虽布满吾衣被,亦不自觉。”

类似故事,此前有章士钊记载陈与他1903共编《国民日日报》时“两人蛰居昌寿里这偏楼,对掌辞笔,足不出户,兴居无市,头面不洗,衣敝无以易,并也不浣。”

此后有傅斯年云:“民国二年,反袁举义,失败逃亡,在日本度他那穷得只有一件汗衫,其中无数虱子的生活。袁世凯死了,他回来,在上海开始办《新青年》。”

材料五:陈独秀视监狱为实验室,屡入狱中都坚持研究学问。1932年入狱则致力于文字学研究。当年同狱的濮清泉说:“关于研究文字学,有一段笑话,江苏南通有一位姓程的老先生也是小学家,因慕陈独秀之名,来到监狱里看他。两人一见如故,初期互道钦佩,中期交换著作,也互称对方有卓见,后期争论起来,闹到面红耳赤,互斥浅簿,两人都高声大叫,拍桌对骂,幸而没有动武。原因是,为了一个父字,陈独秀说父字明明是画着一个人,以手执杖,指挥家人行事。而那位程先生说,父字明明是捧着一盆火,教人炊饭。陈说你不通,程说你不通;陈说你浅薄,程也说你浅薄。”隔了一会,陈独秀又和程老先生和好了。他写了一封信给罗家伦(当时中央大学校长),推荐程老先生教文史,罗家伦以程老先生疑信鬼神而拒绝了。

材料六:适之兄说弟是一个“终身的反对派”,实是如此,然非弟故意如此,乃事实迫我不得不如此也。譬喻吃肉,只要味道好,不问其售自何家。倘若味道不好,因其为陆稿荐出品而嗜之,是迷信也;倘若味道好,因其为陆稿荐出品弃之,而此亦成见也。迷信与成见,均经不起事变之试验及时间之淘汰,弟两不取之。——陈独秀答胡适的一封信

材料七:《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胡适

1.下列关于陈独秀其人其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独秀幼年丧父,祖父是他的启蒙老师。《实庵自传》的这段材料,生动刻画了陈独秀幼年的倔强,也为其一生打下了鲜明的精神底色。

B. 与小学家程先生激烈争论体现了陈独秀学术上不迷信权威;之后又写信推荐程老,体现他为人仁厚大度,做到了“恶而知其善”。

C. 胡适说陈独秀是“终身的反对派”。这一角色定位,实质上体现了陈独秀并不党同伐异、有着一种求真、独立的精神。

D. 从陈独秀一生的活动可以看出,他吃得苦,耐得穷,有一种为真理而牺牲的坚定意志和勇敢精神。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青年时期在杭州求是学院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为陈独秀后来的和思想启蒙活动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B. 留学日本时,陈独秀、邹容等强行剪掉湖北留学监督姚煜的辫子。章士钊高度评价了这一事件的意义,认为它直接导致了清帝的退位。

C. 陈独秀积极投身于民族文化启蒙活动。20世纪初,陈独秀与朋友先后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国民日日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

D. 陈独秀是一个奋斗不懈的革命战士。抗战爆发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积极支持抗战,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后被逮捕入狱。

E. 胡适《新青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划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思想的走向。

3.有人说“解读陈独秀,首先要读出他大名中的那个‘独’字,‘秀’即在其中。”请全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独”的含义的理解。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