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过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待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三     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就被鲜明地确定为“无污染的进步”,它象征性地开启了世博会关注“人与环保”的序幕,也标志着以展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世界博览会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即从仅仅关注人类的福祉转向了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今天,中国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05/17 “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

(1)概述材料一中英国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分析工业革命与这些社会问题的关系。(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种植玉米运动产生的影响。(6分)

(3)请结合材料三世博会主题的变化说明了怎样的趋势?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于当下我国的启示。(8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