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牢:监狱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平明,汉军乃觉之

B.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其孰能讥之乎

C.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