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B.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C.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D.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言”是古今异义,现在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古代是“扬言,宣扬”的意思。

B.“表”是臣子写给君主呈文,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和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的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拜”是授予官职,是用一种比较尊重和正式的仪式对中下层官员的任命。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 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