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2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 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4分)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10分)

三、阐释事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3)试从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7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