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 浙江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椒江与厦门的中山路,杭州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6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