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捉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1)依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

材料二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西,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淸初时期西学东渐在传播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材料三在对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时,大多数学者只强调西学东渐,而忽祝了中国文化的西传及其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影响。其实,中西两大文化体系之间蘊含的某些共性及其互相交流的互补,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著名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还可以看到中国孔子思想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3)依据材抖三概括明淸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概括中学西传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則徐(钦羞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

片战

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

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

战争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甲午战争前后西学东渐内容的不同,并分析近代西学东渐所体现的时代要求。

高三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