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为圣贤,无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恶的,恶者为盗贼,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这两类人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通过“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使整个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

材料二“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

——摘编自王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实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为圣人”的主要途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董仲舒和王阳明教育思想有何时代价值?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