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耶律仁先,魁伟爽秀,有智略,补授护卫。帝与论政,才之。仁先以不世遇,言无所隐,升北院枢密副使。时宋请增岁币银绢以偿十县地产,仁先与刘六符使宋,仍议书“贡”。宋难之。仁先曰:“曩者石晋报得本朝,割地以献,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见。”宋无词以对。乃定议增银、绢十万两、匹,仍称“贡”。后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

女真恃险,侵略不止,仁先乞开山通道以控制之,边民安业。复为北院大王,民欢迎数百里,如见父兄。时北、南院枢密官涅鲁古等忌之,请以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奏曰:“仁先旧臣,德冠一时,不宜补外。”

上猎太子山,耶律良奏重元谋逆,帝召仁先语之。仁先曰:“此曹凶狠,臣固疑之久矣。”帝趣仁先捕之。仁先曰:“陛下宜谨为之备!”未及介马①,重元犯帷宫。帝欲幸北、南院,仁先曰:“陛下若舍扈从而行,贼必蹑其后;且北、南大王心未可知。”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及交战,贼众多降。涅鲁古中矢坠马,擒之,重元被伤而退。仁先以五院部萧塔剌所居最近,亟召之,分遣人集诸军。黎明,重元率奚人二千犯行宫,萧塔剌兵适至。仁先料贼势不能久,俟其气沮攻之。乃背营而阵,乘便奋击,贼众奔溃,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遁去。

与耶律乙辛共知北院枢密事。乙辛侍宠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见忌,出为南京留守。阻卜塔里干叛命,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赐鹰纽印及剑。上谕曰:“卿去朝廷远,每俟奏行,恐失机会,可便宜从事。”仁先严斥候,扼敌冲,怀柔服从,庶事整饬。塔里干复来寇,仁先逆击,追杀八十余里。

(节选自《辽史·耶律仁先传》)

注:①介马:给战马披甲。②柢枑(dǐ hù):古代官衙或军营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B.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C.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D.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币,文中指北宋朝廷每年向辽国输纳的钱物。

B.补外,指古代地方官员转调其他地方任职。

C.帷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

D.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仁先不辱使命。与刘六符出使宋朝,据理力争,义正辞严,让宋朝政府官员无言以对,议定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旧称“贡”。

B.耶律仁先受百姓拥戴。曾开挖山地疏通道路来控制女真的侵犯,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再度担任北院大王时,百姓走到几百里外欢迎他。

C.耶律仁先智勇双全。耶律重元围攻皇上,耶律仁先谏言皇上应亲自率领侍卫应战,并召见五院部萧塔剌,派人召集各军,最终打退了叛军。

D.耶律仁先深受皇帝信任。耶律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讨伐阻卜塔里干,皇帝特地赏赐鹰纽印及尚方剑,赋予他处理政务先行后奏的权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者石晋报得本朝,割地以献,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见。

译文:              

(2)乙辛侍宠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见忌,出为南京留守。

译文: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