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邕其材,先往见之      奇:对……感到惊奇。

B.玄宗朝献太清宫,庙及郊   飨:供奉鬼神。

C.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      绪业:祖宗的财产。

D.(白)益骜放不自修       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B.①迨审言,文章显中宗时      ②其先隋末罪徙西域

C.①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②孰能讥之乎

D.①白自知不为亲近容          ②此余之得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杜甫为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这一方面是古代文人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体现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B.杜甫和李白有很多的相同点:都曾因文才杰出得到文坛中人的赞誉和皇帝的赏识;都曾向皇帝献过文章;性格上都有旷达放荡,不注意自我约束的任性。

C.李白的诗名远扬,曾被贺知章赞誉为“神仙下凡”。后来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生性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喝得酩酊大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但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崔宗之等小人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使其受辱。后恳请皇帝赐还,离京而云游天下。
4.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5分)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5分)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