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的题目。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注】①高、国、鲍、晏:人名,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与回也孰愈                愈:胜过

B.其城薄以卑                卑:低矮

C.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被封爵

D.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肆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教常,何也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5分)

译:

⑵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分)

译:________

4.从第四段看,子贡给田常的建议是什么?田常接受子贡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的?请简要概括。(4分)

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