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挭,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请回答:

(1)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如何?

(2)依据材料归纳大运河的作用逐渐衰落的原因。

(3)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