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下面三节文字选自《荀子?劝学篇》,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 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选出加括号的词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B.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C.诚宜(开张)圣听

D.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2.指出“所以”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

3.选出与“教使之然也”中的“然”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沛公然其计,从之

B.杂然相许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D.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归

4.翻译下列句子。

(1)一可以为法则。

(2)形乎动静。

(3)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5.根据课文内容,这三节文字分别应插入课文的哪节之后?

甲文在课文______后;乙文在课文 ______后;丙文在课文 ______后。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