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古代中国是一元,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综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高二历史连线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