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 封疆晏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吴平,加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移镇苏州。武备益修,军民辑睦。进都督佥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八年督田凤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B.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C.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D.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亦是南京最富盛名的名称,南京市著名的六朝古都,这座著名的古都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比如“建康”“临安”“石头城”等。

B.食禄,在文中指“享受俸禄”,我们所说的古代官员的“俸禄”,“俸”指钱币,“禄”指谷物,因此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比如文中的“千五百石”。

C.文中的“进”都是表示官职的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加”“擢”“陟”“迁”“升”等。

D.襄烈,为谥号,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良雄伟刚直,骁勇善战。担任帐前先锋,能潜水进行侦探,而且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

B.吴良崇尚节俭,勤于军务,他声色货利一无所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

C.吴良带兵打仗总能讲究策略,和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用奇招打败敌人。

D.吴良深受太祖信任。太祖常常召见吴良,甚至说,有吴良保卫一方领土,我就无须顾虑和担忧东线了,他的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励他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

(2)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