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泊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C。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9分)

(2)材料一中1650一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5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2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