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

央视《新闻联播》是中国的脸。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新闻联播》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新政即将启动的消息传出,会引来中外舆论那么强烈的关注。其实2006年《新闻联播》更换主持人,就已经有国际媒体惊呼:“天哪,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

显而易见,《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表情已经不是他们个人的表情,而是国家的表情,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所以,当他们微笑出镜时,会让外部世界惊讶。原来中国并不总是那么沉闷,那么紧张,那么单调乏味。中国也会微笑,而且笑得那么亲切,那么明亮。

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的传统中国形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鲜艳的中国,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无须高声强辩,悄然之间这已颠覆了世界对中国的观感,一个人性化的中国,一个不仅可敬而且可亲的中国,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同。

人性化也是中国新闻变革的主题。相对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新闻显得过于滞后,久被抑制的变革冲动也就愈加强烈。《人民日报》评论版在河南王帅案中执著地追问,英文版《中国日报》在邓玉娇案中仗义执言,《环球时报》英文网站对当下前沿话题毫不回避,都显示了难得的职业勇气。《新闻联播》此次最大规模的新政,客观上是对强大的社会心理的回应。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回应。无论播报风格向轻松、活泼的转化,还是领导人新闻比例的压缩,从形式到内容的这些变革不管怎样千差万别,旨趣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尊重公众的需求,更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如果说,中国硬实力的爆发性增长,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崛起,发端于市场化供给,即发端于消费者主权的回归;那么中国软实力的爆发性增长,中国新闻在世界上的崛起,同样有待新闻的市场化供给,有待新闻消费者主权的落实。

识时务者为俊杰。遥控板早已掌握在公众手中,公众的关切,公众的偏好,公众的选择,正决定着频道的方向、新闻的方向,对新闻界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时务。

1.[s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说明在2006年《新闻联播》更换主持人之前,播报新闻的主持人是从来不会微笑的。

B.当代表国家形象的主持人微笑出镜时,国际媒体为之惊讶,而这种形态改变之前,《新闻联播》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关注。

C.《新闻联播》主持人形象的改变,同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一样,很快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新闻主播形式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同。

D.要求新闻播报风格向轻松、活泼化转型,是目前较为强烈的社会心理,迫于这种公众压力,《新闻联播》节目才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改革。

2.[s2] 联系文本内容,概括“世界对中国的观感”的具体内容。

3.[s3] 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促使新闻变革的主要目的和意图。

[s1]15.

[s2]16.

[s3]17.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