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材料一:我们到了十九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十九世纪以前,与我竞争的都是文化不及我,基本势力不及我的外族。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民族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简单地说:这个方案是要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对付西洋人。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后来又是不彻底地实行。为什么不彻底呢?一则因为提案者对于西洋文化的认识根本有限,二则因为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制度及时代精神不容许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前进。同时代的日本采取了同一路线,但是日本的方案比我们的更彻底。日本不但接受了西洋的科学和机械,而且接受了西洋的民族精神及政治制度之一部分。甲午之战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

甲午以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以期民族精神及维新事业得在立宪之下充分发挥和推进。变法运动无疑地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康有为虽托孔子之名,及皇帝的威严去变法,他依旧失败,因为西太后甘心做顽固势力的中心。满清皇室及士大夫阶级和民间的顽固势力本极雄厚,加上西太后的支助力,遂成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潮。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和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西洋化、反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在辛亥革命之后,很多有识之士对辛亥革命的现状不太满意。他们很不满意,感觉为什么革命之后,国家的政治、社会现状还不如清朝。不满意就找原因,他们认为我们的启蒙不够,中国人没有经历一次比较深刻的思想文化的变革。所以在很早之前,就有人开始做启蒙工作,比如章士钊办《甲寅》、陈独秀办《新青年》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所说的“我们到了十九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中的“变局”指什么?“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指什么运动?“这个方案是要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对付西洋人”反映了该运动的领导者持什么思想?

(2)如何理解材料一说的“变法运动无疑地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3)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救民方案的核心主张。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进程呈现的特点。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